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大連向海圖強發展海洋制造業(奮勇爭先,決戰決勝“十四五”)

本報記者 劉成友 劉佳華

2025年08月06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兩組數據,見証一個廠區的快速蝶變,透視一座城市的產業躍遷:

  耗時100多天,恆力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的閑置造船廠重新運營投產,已開工造船70余艘,訂單排到2029年﹔

  產值增長64.1%,上半年遼寧大連規模以上船舶工業發展勢頭強勁,一艘艘船舶下水交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順應建設海洋強國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業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提高海洋開發能力,使海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連發揮優勢、乘勢而上,打造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高端產品接連涌現,產業體系逐漸完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持續深度融合,集群效應加速顯現。

  頭部企業發揮優勢,向“高”攀登。

  吊機林立,船舶穿梭,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各碼頭一派繁忙景象。“我們去年修船244艘,制造交付船舶12艘,產值增長約23%。”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邵小斌說,今年5月,公司交付了全球最大載重噸位的多用途紙漿船。

  去年以來,中船集團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多艘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下水﹔今年4月,大連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30.9萬載重噸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超大型油輪下水﹔6月,恆力重工建造的30.6萬載重噸超大型油輪交付……今年上半年,大連船企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27.4%、34.1%、72.6%。

  配套企業延鏈補鏈,向“強”邁進。

  大連華銳船用曲軸有限公司車間裡,立式車床正在對重逾7噸的曲軸部件進行智能加工,精度達到頭發絲粗細。曲軸是船用發動機關鍵部件,我國造船行業一度“船等機,機等軸”。“如今,我們生產的曲軸,可保証大連本地供應充足。”公司副總經理郎雪剛說。

  集裝箱綁扎件約佔全球市場30%份額、海工吊機助力“雪龍2”號極地科考……大連石島工業有限公司打造出多款暢銷產品。“我們近七成原料在大連採購,產品去年在大連本地交付增長10%。”公司董事長鹿林說。

  目前,大連市船舶海工配套企業超100家,涵蓋船用發動機、曲軸、導航、舾裝件等領域。今年2月,大連市舉行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配套產業發展大會,吸引眾多配套企業,簽約項目34個,投資額50.5億元。

  科研力量強化支撐,向“新”突破。

  暑假期間,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船模拖曳水池旁,仍有師生忙著做實驗。近幾年,大連船企開發液化天然氣船、甲醇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超大型液氨運輸船,離不開學院師生助力。“學院幾乎每年都有‘揭榜挂帥’項目,以科技創新推動船舶海工產業創新。”院長張桂勇說。

  大連海事大學和中遠海運重工攜手打造的“新紅專”輪,是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教學實訓兩用船。據大連海事大學航海學院教授尹勇介紹,它集自主航行、遠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等功能於一體,精准對接未來航運需求。

  “大連依海而生、因海而興,與國家船舶海工產業一起成長,創造了中國造船史上90多項‘第一’。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全力打造世界級高技術船舶與高端海工裝備制造基地,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遼寧省委副書記、大連市委書記熊茂平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6日 01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